top of page

如何練好職場英文?聽力、口說、閱讀、寫作全面攻略

考試成績高分並不代表英文好


我以前在飯店工作時因為和外國人溝通沒有什麼太大的障礙,就以為自己的英文程度算不錯了。


待了幾年飯店後甚至還有為了準備出國唸書,所以考了個雅思,那時候還拿到七分。


但是從國外回來後加入了外商後才發現雖然自己英文閱讀的問題不大,但是口說講起來都會卡卡的。


寫作其實也馬馬虎虎,常常在公司裡頭寫的信都是一大串字,不知所云。


聽力如果和不同國家口音稍微重一點的人開會尤其痛苦,會議上大概會有 50% 聽不懂,然後一直跟對方說不好意思,可以請他重複一次嗎。


後來因為職務被整到 regional 職缺,情況反而雪上加霜,隨著與外國同事合作的機會增加,我逐漸發現溝通變得更加困難。


原來,我的英文能力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其實除了成績以外,這些也可以當作英文能力的標準


除了成績以外,因為只場上的英文能力必須要學以致用,所以大家判斷英文好的標準是不同的。


在職場上英文好的人有以下特質:


1,理解能力:聽力可以抓到語意的 80%,然後有辦法在聽懂的時候同步思考組織對方講出來的東西,按照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重新排序。


2,溝通流暢度:口說上除了可以講出單字以外,還可以抽換同義詞。而且能夠非常巧妙的抓到比喻得方式,並且在講出來以前先架構好思緒,讓整個邏輯是按照線性的思考方式在發展。


3,專業術語的掌握度:閱讀 email 的基本資訊以外還要能夠看得懂技術文件或是比較專業的術語,能夠判斷出問題所在以及想出該怎麼回覆


4,寫作能力:評估一個人撰寫的文件、報告或電子郵件的清晰度和專業度。看是否能夠有效地組織思想,並以正確的語法和架構呈現想法。寫出來的東西要讓人看得懂,而且看得舒服,不會消耗認知上的負擔。


在語言的轉換上需要付出大量的練習


而因為自己後來和外國頻繁的合作,我開始慢慢思考自己要怎麼樣提升自己的英文技巧,同時也加強自己的溝通能力。


在工作中,我逐步將這些技巧融入我的日常,創造那些刻意練習的機會:

找機會錄起來重新聽一次


因為開線上會議時可能有時候討論速度很快,當下如果聽到不懂的單字,我也不好意思跟同事「說等一下,我做個筆記」


導致常常聽到不懂卻想學會的單字,但是會議結束後就忘記那個單字是什麼。


所以後來只要是線上會議,我都會利用這個機會錄影或錄音,在會議開始以前禮貌性的問一下說「我們可以錄影嗎?我想要事後整理筆記發信用」


這樣一來可以把會議錄下來,事後再回頭來複習那些聽不懂的單字。


透過反覆練習,理解速度就會慢慢的跟上對方口語表達的能力,這時候再慢慢調快回放的速度。


我現在可以更精準地理解會議中的細節,而且常常回放的影音都是兩倍速在跑。


創造口說練習的環境


有一說是環境所帶來的影響比選擇還重要,所以想把口說練好其實很需要練習的環境。


在台灣的辦公室可能需要用英文口說表達的機會非常少,可是如果沒有環境的話,那麼就自己創造。


有一次我去韓國出差的時候,整個韓國辦公室多數的同事都是在用韓文交流,只有其中一組同事他們平常對話都會刻意用英文。


我很好奇為什麼他們要特立獨行,當大家都用母語時他們卻用英文溝通。


才得知因為新來的總經理都用英文溝通,常常他們溝通起來都很吃力,所以想要多練習,就算全公司只有他們兩個人在這樣做,但是有個夥伴一起練習比較不會感到挫折。


所以後來我和香港同事開會的時候,都會和同事說我們用英文溝通。


甚至有一個駐點香港的同事是台灣人,但是因為沒有聽過他中文的口音,偶然某次在聊天時得知他要返台探親,我才很驚訝的知道他原來是台灣人 🤣



以英文做為初始語言閱讀


閱讀因為不太需要和別人練習,所以其實是最好培養的英文技能之一。


我起初在閱讀得時候都會忍不住想要用翻譯軟體整個翻譯,但是後來發現很多語意都會失真 (Lost in translation),而且英文閱讀能力都沒進步。


所以後來我就把我找資訊的習慣切換過來,變成英文是我的初始語言 (Default language),這樣就會強迫自己從國外的知識庫找知識。


比較要留意的是閱讀能力不是一蹴可及,有時候努力過了頭反而會適得其反。


像是論文或是原文書讀起來就特別艱澀難懂,所以我通常會先從簡單的維基百科開始查找資訊,等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後才會再找更深的資料來驗證想法。

透過筆記和發出整理信件練習


最後一個也不太需要和別人配合的就是英文寫作的能力了,雖然說一直寫就會進步,但是這邊介紹幾個系統化的作法,加快英文寫作能力的養成。


像是麥肯錫的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ed) 架構,寫作 email 時可以學會如何讓資訊不重複,不遺漏。


配合剛剛前面講到的錄影檔案,整理摘要,然後把資訊按照種類分。


舉例來說,會議裡頭可能會有更新資訊、遇到的困難、以及下一步該做什麼。


然後把郵件整理成:


  • 本週更新資訊:專案進度更新等等

  • 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專案延遲遇到的挑戰細節

  • 討論該進行下一步的結果:誰應該負責什麼,什麼時候回報


多練習幾次,就可以讓閱讀 Email 的人光看每個大的子彈要點 (Bullet point) 就可以讀懂。


以數字來作為參考,我平均一個月大概會發 150 封 Email 出去作為練習。


好溝通的同事帶來更多合作機會


總結來說,單靠考試成績無法全面反映一個人在實際工作中的英文能力。


真正的職場英語能力需要聽、說、讀、寫的全面發展,並且在不同情境中靈活運用。


學會根據不同的需求來調整溝通方式,不僅可以讓表達更加清晰,還能幫助我們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透過不斷練習與反思,例如錄影線上會議、刻意練習口說、以英文作為閱讀與寫作的主要場景,我們就可以透過刻意練習,逐漸提升自己的英語技能。


這些技巧的應用這不僅能強化個人的溝通能力,還會讓我們的同事更樂意和我們討論事情,增加合作的機會。


如果沒有練習英文的環境,就去自己創造。

コメント


《彼得的外商隨筆》

地址

台灣 台北

追蹤

  • 線程
  • LinkedIn
  • Facebook

​聯絡方式

©2024 by Peter Career Hack. copyright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