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問這題「為什麼你想來我們公司工作時」其實雖然不排斥聽到受試者說「我想來學習」,但是我覺得總是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呈現一個人的動機。
然後我很怕聽到那種說「我覺得貴公司是一個很有名氣的公司,所以我想來這邊工作」。
這樣的答案其實非常的膚淺,表示除了表面的知名度以外,應徵的人並沒有去更深入的想過為什麼。
這個題目除了考受試者是否了解自己為什麼想要來這間公司以外,隱藏的考題是想到為什麼公司想要錄取受試者。
為什麼這個問題會被設計出來?
這個問題目的是在評估應徵者是否了解公司文化,公司的價值,以及他本身的動機為何。
在問了這些問題之後,招募的主管可以知道對方的主動積極程度,然後甚至可以參考應徵者是否符合公司文化。
像有些公司可能文化強調和諧 (Google),有些公司強調競爭 (Netfix),有些公司強調工作和生活平衡 (Cisco)。
面試官想要什麼樣的答案?
面試官想要了解這些細節:
應徵者的目標與公司文化的契合度:應徵者是否能夠解釋自己的職涯目標,以及說明為什麼這樣的目標會和公司的文化相符。我會想知道應徵者的邏輯思考和表達能力,是否能清楚的闡述這兩者之間的相關性。我最擔心那種把「我想要來學習」當成個人目標,然後完全沒有提到公司文化的人。
應徵者是否了解公司業務和產品:應徵者有沒有做過研究,瞭不瞭解公司的業務,有沒有使用過公司的產品等等。有做過研究的人表示他更主動積極,這樣我就不用時時刻刻的盯著這個下屬。我很怕那種「我覺得貴公司是一個很有名氣的公司,所以我想來這邊工作。」除了知道他覺得公司名氣很大以外,我完全猜不出他的個性。
個人動機以及具體原因:應徵者為什麼想要加入公司,因為了解他的動機我才能知道這個人好不好管理。如果我知道公司給不了應徵者想要的,我可以心理有個底知道這個人可能待多久。
我們應該如何回答?
把個人價值觀和公司文化做連結:好比說分享過去的一個經驗,並解釋為什麼這對你很重要。像我遇過很酷的是他說他本身就是 App 的用戶,然後他覺得 App 用起來就好像在打電動,每天有任務,追數字和當自己的主人的感覺。我就可以知道這個人可能對數字敏銳,會自動自發去找事情做不會等別人給答案。
展示對公司的瞭解:舉例來說,可以談談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聊他們的新產品,然後產品本身哪邊吸引人。最好是說自己用過,然後使用心得覺得哪裡好,哪裡不習慣。這樣我會覺得這個應徵者願意學習,然後會設想使用者的心情,有了這種換位思考的能力工作上就可以很快上手。
在問題之外,我們可以在哪裡找到協同效應 (Synergy)?
這題決定性的關鍵其實是應徵者如何包裝故事,而且是一個有辦法讓招募主管想要買單的故事。
如果應徵的人能夠清楚的解釋他的技能和經驗如何有意義地為公司的成功做出貢獻相連接,那麼就是一個很棒的答案。
像我聽過一個很棒的答案是去面試新創時,應徵的人準備了三個個性,然後把這個和公司做連結:
1. 喜歡動手打造東西 → 非常適合新創那種從零到一建立流程,過去的工作一直都是待在新創,了解打造流程的眉角。
2. 非常喜歡挑戰 → 新創很多未知,充滿了等待被解決的問題和挑戰。
3. 喜歡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 → 知道產品本身幫忙改善了很多人的生計,想到就覺得很開心
這樣一來除了回答到為什麼自己想來這間公司以外,也一併的回答了用人主管心中的疑慮,文化的適合與否,能夠帶來的貢獻是什麼。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