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底下帶了一些內容寫手,幫忙規劃公司的客服內容,像是撰寫 SOP,整理常見問答的內容等等。
每當我朋友和我聊天問我工作在做什麼時,我都會說「喔,我底下帶一些小編,負責寫客服相關的內容」然後通常會介紹平常工作的 daily routine。
直到有一次有個朋友反應「不是我在講,你這樣平鋪直敘的把你的工作經驗講出來感覺沒什麼亮點,你要不要考慮稍微包裝一下讓故事吸引人一點阿?
這就讓我想到曾經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問「Tell me about your work experience」。
如果只是按照平鋪直敘的方式解釋自己的工作內容,那麼好像會少了一點故事性。
為什麼這個問題會被設計出來?
這個問題的背後想要知道的是受試者和職務的相符與否,透過過往經驗來去判斷有沒有能力勝任這個職位。
而在前面開頭的簡短介紹中就可以馬上得到第一印象,大概了解履歷上面看不到的背景。
另外一個問題的用意是在於判斷受試者的溝通能力,好的 candidate 可以組織比較有邏輯的說法,不會前後跳來跳去的解釋經驗。
如果來面試的人只是參與經驗的一部份而不是主導整個專案的人,那麼也可以大概判斷能力到哪邊。
面試官想要什麼樣的答案?
我在問這個問題時會考慮到的有包含,
是否符合職位:主要是看他的經驗和履歷是否相符,然後問他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參與什麼事情。這樣一來可以知道他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經驗的深度,有時候主導專案和參與專案的經驗是不同的。
成長的力道:通常我會根據應試者的回答來判斷他過往經驗的成長幅度。有些人工作十年但是都是用同一種技能,有些人工作十年但是每一年都在持續更新。我會傾向 hire 後者。
軟實力:在履歷表上比較容易看到硬實力,會什麼技能會什麼軟體。但是軟實力必須要透過面試才能夠推敲出來。所以我會在面試的過程中觀察應試者的溝通技巧,解決問題能力,邏輯思考。
我們應該如何回答?
1,講重點然後給案例:不要在這題上面花費太多的時間,因為要預留多一點空間給主管問問題,所以直接有條理的講重點然後舉例說明自己符合職位的原因。建議用 STAR 架構案例。
2,佈置成長曲線:透過更細節的分享 result,然後說明自己在第一個階段學什麼,第二個階段學什麼,讓別人循序漸進的了解自己的發展過程。在每一個階段的經驗點綴一下為什麼會符合這個職缺
3,有結構然後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因為所以的因果關係解釋情境,然後確保自己的思維架構是不重複也不遺漏的 (MECE),這樣可以加深溝通技巧的印象
在問題之外,我們可以在哪裡找到協同效應 (Synergy)?
文化適應性是這道題目的隱藏題,通常在正面表述這些實際案例的時候多數人可能會忘記主管也在觀察應試者是否符合公司的文化。
我會建議先去 Google 看看應徵公司的文化是什麼,然後挑選自己特別人同的幾個來去圍繞著那個主題設計自己的答案。
然後記得不要在工作經驗中偷偷抱怨過去的同事,就算真的要說明和其他同事一起共事失敗的經驗,也要轉回自己學到了什麼然後改善了什麼。
最後因為面試官的記憶其實很短暫 (要面試的同時又要 take note),所以如果在介紹完之後可以快速的 summarize 三個重點,可以讓面試官比較好回憶這個人溝通能力的表現。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