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面試失敗後收到人資的回饋是我沒有辦法量化自己的表現。
我雖然在面試的時候有講到自己在職位中擔任的角色,做了什麼,但是當面試主管問我說「How do you define success 時」我只是很片面的說專案有沒有完成,有沒有在時程內達成。
我沒有想到其實背後面試主管更在乎的是這次的行動可以證明什麼商業價值。
為什麼這個問題會被設計出來?
這個問題可以了解受試者的目標設定能力和對成功的定義是否符合邏輯。
面試官希望通過這個問題來評估受試者的自我認知、商業思維以及他們如何衡量和實現成功。
了解這些可以幫助面試官判斷受試者在公司中的潛在表現和發展潛力,甚至有機會可以判斷面試的人是否能夠經營利害關係人。
面試官想要什麼樣的答案?
我在問這個問題時會考慮到的有包含:
受試者是否注重成果:重點在於他們是否有提到最終的輸出,而不是一直在強調過程中的投入多少努力。這顯示出受試者是否能夠有效地實現目標,並產生具體的結果。
像是有些 Sales 會說我陌生開發了幾個人,但是其實主管在乎的是最後 close won 換了幾組客人。
受試者是否能夠利用數據進行決策:這包括使用具體的例子來展示如何通過數據洞察來做出決策,表明受試者是否有 data driven mindset 以及用正確的方法來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像是陌生開發到實際面談的轉換率多少,然後面談後又實際簽約的轉換率多少。得知每個環節的轉換率之後,有效的提議說哪邊需要改善。
最後是商業思維:了解哪些指標對業務至關重要。這可以判斷受試者是否具備商業洞察力,能否識別和理解影響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基本上就是把 output metrics 和 input metrics 的相關性都提出來,然後解釋為什麼會有關聯。
像是陌生開發期間會給客人其他客戶的案例簡報,比起空手陌生開發來的有效,實際轉換率增加多少,這樣就是可以活用商業思維的表現。
我們應該如何回答?
我通常遇到這樣的題目會把自己的解決辦法分成這些項目:
1,使用線性邏輯來闡述你的觀點:這意味著你要有條理地一步一步說明你的思考過程和結論。例如,說明你如何設定目標,然後描述你採取的具體步驟,以及最終達到的結果。這樣可以清楚地展示你的思維過程和決策方式。可以參考 Fermi exercise 的方法
2,使用具體的例子來支持你的回答:這些例子應該展示你如何根據數據和洞察來做出決策,並且說明這些決策是如何影響用戶行為的。如果這個例子剛好是從履歷上面的過往經歷出現那更好,會加深面試官的印象
3,解釋你是如何做出這些決策的:這部分應該包括你使用的數據來源、分析方法,以及你如何評估不同選項的優劣。這樣可以展示你具備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和商業洞察力
在問題之外,我們可以在哪裡找到協同效應 (Synergy)?
這題的 Synergy 可能需要比較資深的人才有辦法找到,原因是因為如果還在職涯早期的人比較不容易 zoom out 看到 30,000 ft view。
多數的受試者會比較聚焦在自己能夠掌握的 KPI 上面而比較少去看到其他部門的 KPI 或者失業價值。
這邊會建議從外部的客人開始思考,他們關心什麼,需求是什麼。像是客人有沒有買單,留存率,這個不管換到哪個部門,對生意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也可以從內部營運的角度思考,像是衡量各部門的運作效率和效果。如果是打造產品,那就可以看開發的週期,良率,以及自己和其他部門配合時有哪些共同利益。
如果可以利用商業洞察力來找到或評估投資回報率 (ROI),那麼就容易找到槓桿。利用這個大家都能夠認同的 success metrics 就更容易找到和其他人協作的機會,可以順便證明自己經營利害關係人的手段。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