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荷蘭的高薪族群都在哪,如果不煩惱薪水那煩惱什麼

作家相片: Peter TuPeter Tu

最近看到一些討論荷蘭薪水的文章,其實個人體感稅前前面 5% 的人應該是沒有差太多。


而且就算有 30% ruling,過了最後 1% 的級距後 (€230k),後面多賺的都是賺心酸的,因為已經不適用稅務抵免了。


其實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科技業賺錢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所以跟著產業趨勢走比較可以跟上賺錢的浪。


-


科技業中的高薪族群在哪?


首先要先打個預防針,基本上這邊的科技業薪水差距沒有像矽谷那麼大,就算收入頂尖,也不會大富大貴。


通常這些在阿姆斯特丹的公司有比較多的職缺和比較高的薪水:


1,Netflix:Netflix 的公司在阿姆的舊南區附近,在歐洲蠻多營運的職缺,包含像員工訓練、影片製作、財務等等。有朋友在這邊上班,小孩子念的是貴族學校,同學辦生日趴給每個小孩一隻小馬騎。


2,Amazon:Amazon 的公司在靠近瘦橋那邊,職缺包山包海,從軟體工程師到行銷都有。因為公司靠近 De Pijp,蠻多人房子都買在那邊的,騎腳踏車大概十分鐘就到。


3,Booking:老牌的荷蘭公司,總部靠近 Nemo 科學博物館,感覺辦公室很大很漂亮。因為是荷蘭公司,所以整個營運體都有觸及,應該是非常好找到切入點的公司。


4,Uber:歐洲區的 HQ 是在阿姆,辦公室靠近奧林匹克會場。本身公司的營運模式比較接近 Booking,所以人才常常在這兩間公司跳來跳去。


5,Adyen:荷蘭版的 PayPal,總部在 Rokin 鬧區的一級戰區,大馬路的旁邊就會看到大招牌。能夠在市區租下一整棟樓想必薪水上也是出手闊綽。


6,Miro:在 Overtoom 的底端,每次經過都覺得辦公室美輪美奐。這家是在做線上 workspace 的產品,讓大家一起在線上討論流程,腦力激盪等等。2011 才創立的公司,文化上應該很年輕。但是公司還沒上市,所以沒有股票。


-


比較可惜的是其他一線公司職缺很少,像是大家熟悉的 Google 或 Meta,在荷蘭這邊的營運體不是很大,所以缺很少。


然後歐洲這邊 Gen AI 的發展速度比美國緩慢很多,法規的限制讓蠻多大企業躊躇不前。

如果真的想選發展性,應該都柏林或是倫敦都比較好。


-


但是說真的,如果真想賺錢當初就不會選荷蘭了。


住了快兩年,覺得最大的差別是生活的滿意度,在荷蘭真的有一些非常奢侈的煩惱。


因為不用煩惱學校的安全 (美國都要選有安全檢查的學校),所以都在煩惱校外教學他們要買哪一款的睡袋和行李箱。


因為不用煩惱學業 (荷蘭教育不像台灣一直補習),反而都在煩惱孩子們長假要報名什麼課,要不要去試試看騎馬,還是要去自然營。


因為不用煩惱居住和交通 (買房比租房便宜),反而都在煩惱旅遊到底該去哪玩,而且小孩每一個月就放一次長假,每次都為了旅遊行程想破頭。


因為不用煩惱退休生活 (良好的社會福利),反而煩惱資產該如何配置,該還房貸還是要買進股票,台灣的房貸買荷蘭這邊的房子要怎麼退稅。


因為不用煩惱被工作綁住 (工作生活平衡),所以在煩惱該養什麼樣的狗狗,如果一天要遛狗四次下雨的時候怎麼辦。


這些都是在臺灣不可能會去煩惱的事情,有時候都覺得在這邊工作被寵壞,回去台灣可能真的會變草莓。


只能說荷蘭住起來真的蠻舒服的,就是食物難吃了一點,其他真的都不太需要擔心,沒有大富大貴但是心靈上是富足的。

166 次查看4 則留言

4 Comments


真 廖
真 廖
May 15, 2024

聽起來很完美😍😍😍

Like
Peter Tu
Peter Tu
May 16, 2024
Replying to

摁啊,蠻奢侈的煩惱

Like

Frederick You
Frederick You
Apr 28, 2024

西方国家都差不多啦

Like
Peter Tu
Peter Tu
May 01, 2024
Replying to

澳大利亞也不錯

Lik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