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同事他機動性很強,什麼樣的忙都可以幫,必要時也可以捲起袖子來處理事情。
有一次他和大老闆聊天,他說「I’m like a ditto」他自己就像是寶可夢裡頭的百變怪,能屈能伸。
結果完全沒有引起共鳴,大老闆冷冷的說「I don’t know what ditto is…」
我覺得能夠找到共通語言是職場上非常必要的技能,因為如果不從共通語言開始,對方耳朵就會閉起來。
我時常用來撬開對話的起手式都是想到一個對方很容易理解的比喻,然後才慢慢深入討論。
像是解釋大型語言模型給長輩聽,就會以教育小孩作為比喻。
讓孩子背課本的知識,透過大量的文字來建立知識庫是 pre training
在已經背完的知識加上科目的專業像是化學或數學是 fine tune
限制考試的內容和格式,有一個既定的輸入,模式和輸出答案是 prompt engineer
看書考讓學生參考答案然後在有限的知識裡開放式回答是 retrieval augment generation
學生答對給高分答錯給低分是 RLHF
怎麼找到對的比喻?
1,要找到對的比喻之前我會先去了解基本概念,讓自己知道概念的底層邏輯而不是只知道專有名詞。
然後思考自己談話的對象他們成長背景中或是領域知識中有哪些經驗,像是運動或是興趣等等。
2,接著要轉換思維,把抽象的東西具象化,或是把具象的東西抽象化。
舉例來說,擬人法來描述某個科技或概念,用具體的描述方式找到相似的比喻,或是把非常具體的專案時程展延到非常抽象的未來價值。
讓資訊的呈現方式在類別和線性時間軸中做轉換。
3,不要落入專家陷阱,試著用五歲小孩就聽得懂的方式解釋一次。
如果沒辦法大家都聽得懂,表示自己瞭解的還不夠透徹。 所以不需要賣弄知識,真正困難的不是吸收知識,真正難的是把知識轉換然後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