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用這份「個人說明書」搞懂天賦與職涯定位

上班的時候有時候會覺得做的工作很開心,不知不覺時間過得很快,有點享受。


有些時候可能遇到爛同事或是鳥事,覺得工作起來好痛苦。


這些情緒其實都很正常,而且來得快,去得也快。可能當下有感覺,過幾天就忘記了。


回頭看偶爾會覺得有點可惜,錯過了記錄這些幫助認識自己的 moment。


所以過去五年來我持續練習了一個看似非常不起眼,但是回頭看卻是非常強大的習慣,那便是刻意記錄自己,幫自己寫一份我的使用手冊 (My user guide)。


什麼是我的使用手冊?為什麼我需要它?


有時候電視遙控器上面的按鈕五花八門,根本不知道哪個按鈕有哪個功能。


所以通常買電視的時候一定都會拿到一份使用手冊,告訴我們該怎麼使用電器。


工作上也一樣,偶爾我們會遇到不是那麼合拍的同事,不知道要和對方怎麼合作。


這時候都恨不得希望同事有一本使用手冊,可以告訴我要怎麼和對方順利合作。


基於這個想法,有一天我突發奇想,不如我來寫個自己的使用手冊?讓別人知道我的工作方式,可以順利地和我合作不要踩到我的地雷。於是,我的使用手冊包含以下這些資訊。


關於我:介紹我的背景,在加入這間公司以前我的學經歷,為什麼我會加入這間公司。


我的熱情以及如何澆熄我的熱情:裡頭包含我的工作哲學、我的舒適圈、我的缺點。基本上解釋我喜灣的工作方式,不喜歡的工作方式,怎麼和我工作以及我可能會覺得受到冒犯的地方。


我的技能組:列出一些過往我覺得自己比較擅長的技能組,讓別人對於如何和我配合一目了然。


我的使用手冊怎麼寫?


說來好笑,一開始寫的時候竟然發現寫起來很卡。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我完全不了解自己。經過了幾次的修修改改,才知道原來使用手冊可以按照這些思路來架構。


1,盤點天賦:回顧過往成功經驗,找出關鍵能力。像是有沒有事情是做起來事半功倍的?哪些項目學得特別快?別人會不會誇獎自己某項特質?


分析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模式,是透過閱讀、實作還是與人討論來學習?面對問題時,喜歡拆解細節還是大局思考?做決策時,依賴數據分析還是直覺判斷?


尋求回饋,有時候可能無法完全察覺自己的天賦,但別人往往能看到你的優點。問看看朋友、同事或家人:「你覺得我做什麼事情最有天賦?」


當然最簡當的方式就是透過工具測驗,像是 MBTI 或是 Insights Discovery colour types,直接透過模組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


2,盤點喜好:回顧那些「讓你感到快樂的時刻」,思考哪些事情會讓你投入其中,忘記時間,即使不要求你做,你也會主動去做。


可以透過這些問題反思:什麼樣的活動,讓你覺得「有趣」或「有成就感」?你即使不拿薪水,也願意做的事情是什麼?什麼事情讓你感覺充滿能量,而不是消耗能量?你會花時間主動學習的主題是什麼?


有時候我們的喜好是隱性的,不容易察覺,也可以透過以下方式發現自己不自覺關心的事物。像是觀察自己消費的內容,看看平時都主動關注什麼,這些往往是潛在興趣。分析使用時間,回顧過去一週,花最多時間做什麼?


有些喜好可能只是短暫的熱情,而有些則是長期的。可以用年度回顧來確認核心興趣。一開始熱衷的事情,現在還喜歡嗎,還是三分鐘熱度?有沒有某個興趣,持續投資時間和金錢去學習?


3,統整天賦喜好,認識自己:盤點完天賦和喜好後,回顧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 “Why”, “What”, and “How”。了解到為什麼自己獨特,平常自已做什麼,以及如何採取行動。


很多時候這個的發想必須要以自己的價值觀作為定錨,然後想一想不同的情境下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這個使用手冊會跟著自己改變和成長


了解到使用手冊怎麼寫之後,我開始逐步列出我的天賦和清單。不知不覺的發現,這個清單竟然每一年都在跟著自己成長而改變!


像是一開始我的天賦可能只有溝通,但是隨著經驗變豐富後,我慢慢解鎖了如何經營利害關係人。


然後有些我一開始以為是自己強項的技能,發展到半路之後發現原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中途就放棄繼續精進。


有趣的是喜好清單不是只有過去和當下,而是自己可能會發展出對未來的憧憬和幻想。


我之前有一陣子就覺得產品經理很酷,然後頭銜又很不錯,於是就輪調去做產品經理。結果發現自己超討厭做產品經理!真的是沒有試過都不會知道。


所以透過這個「假設 → 實驗 → 驗證」的過程,不斷地把自己的使用手冊去蕪存菁,漸漸的就會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


這份使用手冊的終極應用,就是每過一陣子都把自己的使用手冊丟到 AI 裡頭,問它如果我想要成為某個標竿,請它幫忙判斷下一步。


這樣一來就可以持續迭代,不斷修正自己的方向,加速自己的成長力道。


-


如果你還沒寫過自己的使用手冊,或許可以從今天開始動筆。


不是為了向別人證明什麼,而是為了幫助你自己,釐清你是誰、你怎麼做事、什麼讓你在工作中有熱情、有影響力。


這會是一份你未來可以不斷調整、複用、甚至分享給同事的自我說明書。而這份理解,也可能成為你個人成長的關鍵加速器。


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的使用手冊:https://www.petercareerhack.com/post/peter-a-user-guide 

Kommentare


《彼得的外商隨筆》

地址

台灣 台北

追蹤

  • 線程
  • LinkedIn
  • Facebook

​聯絡方式

©2024 by Peter Career Hack. copyright reserved.

bottom of page